李克强总理对《食品安全法》新条例阐述冷链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0-07-23 13:32:09   文章栏目:制冷新闻   浏览次数:1154

李克强总理对《食品安全法》新条例

阐述冷链大格局

(转载)

食品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备受行业人士和政府的关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严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虽然在政策导向助力下,食品安全形势呈现不断好转的态势。但是,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升级趋势下,迫切需要行业的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以生鲜冷链为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表明,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 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 15%30%40 %,冷链物流的规模增长快速。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预测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150亿元。

  但是,机遇下也充满挑战。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体系化的行业标准,有效的技术监管手段......依然是行业存在的痛点,也是制约食品安全体系快速发展的要素。

  在此背景下,2019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121日起施行。该条例发布及时,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规标准,包括冷链物流的贮藏、运输标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发挥法律监管效力。

  新条例第二十四条中提到,贮存、运输对温度、湿度等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当具备保温、冷藏或者冷冻等设备设施,并保持有效运行。可见,新规里也指出了因为食品种类不同导致贮存运输要求不同的食品,将会被有力监管,同时也强调,冷链设施、设备也应该全方位支持到位。

  毋庸置疑,条例中提及的设备设施有效运行,都需要依托强大的技术力量,表明政府重视技术赋能作用,扶持行业技术发展或将成为下一步重心。

  近年来,IoTAI等技术水平发展迅速,随着前沿技术的深入应用,利用技术赋能对推进冷链全程管控、标准化水平提升,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发挥着重大作用。拥有较深技术积累的物流科技企业,在生产基地物联网、物流物联网、智慧冷链仓储等多个环节为整个食品供应链物流的透明监管做出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企业自建或由技术服务商建立的覆盖食品生产、制造和流通过程的物联网平台,有望成为政府进行食品安全透明监管的有效途径,也会成为品牌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建立竞争壁垒的有利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政府的监管从静态、被动和事后监管向动态实时、主动预警和人工智能不断升级,从依靠人的责任心向依靠系统的智能化进化,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这种发展趋势。

  我们相信,随着新《条例》的颁布和执行,各地都会出台、实施与本地产业相匹配的产业政策和监管细则,引导和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推进冷链的健康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品卫生水平也会更加安全、优质和高效。


北京鲲鹏祥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587   技术支持:众领联合